所謂專利組合,是指企業通過研發活動掌握的 系列相互具有關聯作用的專利技術,它們可以對企業所經營的特定領域進行系統控制和保護,為企業帶來投資回報,從而使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形象地講,專利組合就如同 串珍珠項鏈,串起來的價值遠大于單個珍珠價值的珍珠項鏈,其織造體現了企業的商業運營策略。商業策略是專利組合的靈魂,專利組合是商業策略的體現。
近年來,專利組合的威力顯現在 系列重大商業并購活動中。例如,2011年蘋果、微軟、英特爾等巨頭與谷歌的北電專利爭奪大戰;2013年諾基亞將手機業務賣給了微軟,但卻唯獨保留了專利組合;2013年推特(Twitter)花巨資收購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多件專利并簽署交叉許可協議等。可以說,高科技巨頭之間的商業博弈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于商業理念的專利組合的交易中。
如今, 些創新企業的專利組合強大到足以控制整個產業鏈。例如早年的DVD 3C聯盟、6C聯盟,其本質上是該領域創新 企業基于其專利組合而構建的專利池和行業標準,而該專利池幾乎徹底使我國DVD制造企業淪為了代工工廠。此外,高通公司在4G LTE領域已經標準化的核心專利組合,幾乎可以對我國手機芯片全產業鏈進行支配性經營,國家發改委正在進行反壟斷調查。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專利組合對企業運營至關重要。企業應如何構建專利組合,筆者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企業管理層對商業策略專利組合化要有高度的價值認同,并切實推動該項工作的執行。其次,注重產業鏈定位,合理構建專利組合。筆者認為,企業自身技術在產業中的位置對構建專利組合至關重要,這決定了企業專利組合的方向,即進攻型、防衛型亦或是攻防兼備型的策略。這需要企業對自身技術、在產業鏈中的地位進行定性評估,制定出相應的商業策略或戰略,并通過企業項目轉化為產品或者市場競爭力。再次,打造商業策略之矛、運營專利組合之盾。當商業策略制定之后,專利組合的構建和運營即是戰術層面或者時間維度的問題。優勢競爭者可以通過強大的專利組合輔以專利侵權訴訟作為競爭武器,或是通過企業并購以及專利組合的交叉許可而介入特定市場,如軟件巨頭微軟介入硬件市場。當然,技術弱勢方也可以通過專利組合獲得 定程度的設計自由度,如技術避讓、專利叢林策略等。 后,合理審計,降低專利組合運營成本。專利組合構建的成本決定了企業需要定期對其專利組合進行動態管理或審計,適時地進行向外許可、交叉許可或轉讓來達到獲取現金流或降低運營成本的目的。
總之,作為現代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核心手段,專利組合的作用毋庸置疑。但需要強調的是,構建專利組合不僅需要“量”更需要“質”,再好的商業策略或者經營理念,沒有好的專利質量作為根基都可能成為空中樓閣,對質的把控要放在專利組合的核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