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鎂法工藝特點
脫硫率高,吸收劑利用率高,機組適應性強。在鎂硫比為1.03時,鎂法的脫硫率 高可液氣比小,吸收塔高度低。由于鎂基的溶解破性比鈣基高數百倍,所需液氣比僅為鈣基硫的1/6~1/3而且吸收反應強度更高,不僅大大滅少循環液量,而且其吸收塔的高度顯著低于石灰石脫碗塔。吸收劑制備系統簡單,體積小。因為氧化鎂、氫氧化鎂分子量小,因此,吸收劑質量輕且吸收劑為粉狀,到廠后直接熟化成脫硫漿液,而不需進行破碎、磨粉等工序,因面脫硫劑制備系統大大簡化。系統不結垢,不堵塞,運行可靠性高。脫硫副產物亞硫酸鎂、硫酸鎂可容易綜合利用,具有較高商業價值。對煤種變化的適應性強
五、應用和發展狀況
國外鎂法煙氣脫硫研發較早,并在不同規模的電站、鍋爐房、燒結廠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日本是較早采用鎂法進行煙氣脫硫的國家,這項技術于1974年前后由不同公司相繼開發并 在造紙廠和煉油廠應用,之后逐步取代了部分燒堿法和石灰法進行煙氣脫硫,所用脫硫劑為料漿狀氫氧化鎂,按濕法作業進行脫硫。到1985年這項技術在日本迅速普及推廣,目前已日趨完善,且成為日本煙氣脫硫的主要工藝之 。2004年日本國內規模在1000m3/h(標態)以上采用不同工藝的鎂法煙氣脫硫裝置已超過2300套,每年消耗的脫硫劑在600萬噸以上。美國鎂法氣脫的研發與應用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70年代以來已經建立多套大型裝置。在美國鎂法煙氣脫硫項目中以氧化鎂再生法居多,而硫酸生產無 不是在電廠以外進行。波蘭是東歐地區采用鎂法煙氣脫硫 多的國家,到2002年在波蘭安裝的不同規模的鎂法煙氣脫硫裝置超過20套。我國擁有豐富的鎂質資源,其中礦物資源如菱鎂礦31億噸,白云石礦40億噸,水鎂石礦200萬噸,液體資源如青海鹽湖氯化鎂65億噸,山西運城鹽池硫酸鎂1050萬噸以及海水制鹽工業副產苦西400萬噸/年,為我國在不同地區通過不同原料路線生產氧化鎂、氫氧化鎂提供了可幕的原料保證。據不完全統計,到200年10月國內共有10套鎂法煙氣脫硫裝置建成投產應用領域涉及電廠,企業自備電站和有色金屬燒結用窯爐等。表517列出了我國部分鎂法脫硫裝置的運行情況。
滬公網安備31012002006133